从千年“土货”到现代产业 浙南糯米山药蹚出富民强县路
中新网温州11月7日电(周健 张睿 朱宁)基地扩大到60亩,土货一年产值约100万元……如今依靠种植糯米山药,从千产业浙江温州文成县农民叶珏瑜实现了从转产转业到“身价百万”的年到糯米转变。而在当地,现代如同叶珏瑜一样的浙南农民不在少数,他们借力糯米山药这款“土特产”,山药走上稳定就业、蹚出逐年增收的富民道路。
作为文成县特有优良品种,强县糯米山药已有近千年种植历史。土货其口感细腻、从千产业软糯适口、年到糯米滋味清甜,现代是浙南一种粮、菜、山药药兼用的高效经济作物。近年来,文成将糯米山药作为农业特色主导产业,纳入乡村“土特产”种养体系。2024年,该县糯米山药播种面积达1.21万亩,总产量1.93万吨,全产业链总产值近8.5亿元。
政策护航 科技赋能
除了自身的努力,叶珏瑜的成功转型也离不开文成对糯米山药产业的大力扶持。
近年来,该县从源头入手实施选育留种工程,确保独特口感品质得以保留和提升。尤其是今年建成投用的种质资源圃,承担起种质资源收集、评价、保存与创新利用的重任。目前,该资源圃已收集山药种质资源200多份,筛选优质糯米山药品种4个,其中文糯1号已申请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保护,为进一步繁育优质种苗奠定基础。
种植户展示糯米山药。(资料图) 侯少东 供图此外,文成与浙江大学、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共建浙江大学文成大健康产业联合研究中心、文成县现代农业与康养产业研究院,与浙江大学和省市县三级科协共建国家级浙江文成山药科技小院。依托这些院校平台力量,该县引进技术团队实施一批糯米山药科技项目。
在科技力量推动下,文成还制订《标准综合体》《种植技术规程》等系列标准,发布糯性指数,注册“文成糯米山药”地理标志证明商标。一系列举措,帮助这一特色农产品产量提高15%以上,商品性提升到83.7%。
强链补链 产业升级
眼下,文成博海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金海风相信,预制食品能做到既叫好又叫座。这家当地重点招引企业,主营糯米山药等精深加工产品,复购率超六成,甚至有顾客主动上门寻求合作。
引入博海食品,是文成加快糯米山药产业强链补链的成效之一。该县紧盯农产品市场化短板,建成浙江省首条纳入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体系(SC认证)的糯米山药鲜切速冻生产线,将储存期延长至12个月以上,并实现从散装到定量包装的转变。
糯米山药核心基地全景。(资料图) 金宏杰 供图文成将引育加工和销售企业,作为打造全产业链的重中之重。这些市场主体运用冷冻加工技术,开发系列即食食品,开辟线上线下销售渠道。这些举措带动糯米山药全年无间断供应,加工率超五成,从鲜食到冷冻去皮售价提升四倍。
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,是文成延伸产业链的另一个亮点。譬如,该县组织重点餐饮企业,研发糯米山药全席,结合鱼头、猪蹄等当地特色食材,呈现山药独特口感。
引领共富 乡村焕新
近年来,黄坦镇黄垟村“一肩挑”干部程学义,深切体会到糯米山药对农村发展的全面带动。
曾经,畜禽养殖业综合整治完成后,村里一度找不到新产业,年轻人外流,集体经济陷入负债。在文成县农业、科技等部门帮助下,少数村民尝试种植糯米山药,结果一亩净赚上万元,带动大批人跟进。
现在,黄垟村已成为文成县糯米山药核心基地之一,村集体已经自购设备和冷库,准备用于初加工后再销售。“预计三四年就能回本。”程学义期待,每年带来的效益能成为村集体经营性收入“最粗的大腿”。
在文成,黄垟村绝非个例。这背后,是该县构建起一套涵盖财政奖补、税费政策、金融保险等多层面的政策扶持体系,致力以要素保障为糯米山药产业发展护航。同时,文成注重建立抱团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,鼓励龙头企业、合作社、科研院所组建新型股份合作公司,推动要素资源配置和各方效益优化。
种种举措带动文成共富群体持续扩大。数据统计,2024年,糯米山药全产业链吸纳就业超3000人。(完)
(责任编辑:知识)
-
中新社台北11月6日电 (记者 朱贺)台湾海基会前副董事长兼秘书长邱进益6日在台北呼吁民进党当局认清现实,重视“九二共识”这一维系两岸往来的政治基础。在由台湾政治大学、对外关系协会举办的“两岸关系的谈
...[详细]
-
中新网北京10月30日电(记者 赵方园)上任仅半年,北大医药董事长、总裁徐晰人被刑事拘留。10月29日晚,北大医药发布公告称,公司董事长、总裁徐晰人因配合相关部门调查被刑事拘留,暂时无法正常履职。公告
...[详细]
-
中新社北京11月5日电 (记者 应妮)台湾演员赵文瑄在4日晚闭幕的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上获评文华表演奖。接受中新社采访时,他透露自己第一时间给作家莫言发了微信,感谢他“写了这么好的剧本,我演得很过瘾”。
...[详细]
-
中新社山西晋中9月25日电 (记者 胡健)第九届平遥国际电影展25日举行“大师·对话”活动,中国导演贾樟柯与导演冯小刚、作家刘震云展开对谈。“长跑”成为这场对谈里的关键词。9月25日,第九届平遥国际电
...[详细]
-
中新网杭州11月7日电 题:述评:文化遗产,究竟有啥用?作者 严格 林波日前,“亚太遗产实践者联盟(HeritAP)”年会暨“世界遗产贡献可持续发展目标”优秀案例发布会在杭州举行。会议当日发布2025
...[详细]
-
中新网徐州11月5日电 (唐娟 朱志庚)11月5日,第三届汉文化论坛在江苏徐州开幕。现场长约5分钟的开场短片上演了一场跨越两千年的“相见”视听盛宴。通过 AI新技术赋能,汉高祖刘邦——不再是古籍中静态
...[详细]
-
中新网重庆8月3日电 (记者 钟旖)8月3日,2025年重庆市“希望工程·圆梦行动”首批助学金正式发放。29名大学新生依次从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邓文中手中接过获奖证书,获得8000元至30000元不等的
...[详细]
-
中新网深圳11月3日电 (记者 索有为)“深新共读·文化互鉴”交流活动11月2日在深圳书城中心城北区举行,新加坡著名作家尤今、新加坡作家协会荣誉会长林得楠和深圳大学文学院原副院长南翔等,以在现场发布的
...[详细]
-
中新社北京11月7日电 (记者 李纯)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蒋斌7日就近期涉军问题发布消息。他表示,“以武谋独”死路一条,只有彻底放弃“台独”分裂图谋,顺应两岸统一历史大势,才能给台湾带来真和平。有记者问,
...[详细]
-
中新网吉隆坡11月4日电 (何童杰)第十二届世界海外华人研究学会国际研讨会4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马来亚大学开幕。本次研讨会以“世界变局中的华人:全球网络与在地现实”为主题,来自中国、马来西亚、新加坡、美
...[详细]

债市“科技板”落地半年 发行规模达1.38万亿元
“数字人刘邦”跨越两千年“现身”第三届汉文化论坛
“古韵稀声——中国剧协稀有剧种保护传承成果展演”在京举办
以侨立校为侨服务 华侨大学迎建校65周年
内蒙古冰雪旅游季在“中国驯鹿之乡”启动
